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电磁兼容工程师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×
GB 4824-2025 工业、科学和医疗设备 射频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给出的现场测试,是30m距离限值。 在现场测量时,1组 A类设备的电磁辐射骚扰限值
在现场测量时,1组 A类设备的电磁辐射骚扰限值
在固定测试距离下:
🔹 频率越高(波长越短)→ 越容易满足远场条件。
🔹 频率越低(波长越长)→ 越容易处于近场。
也就是说——
如果测试距离固定为 3 m: 🧮 举个例子假设设备尺寸 D = 1 m,测试距离 R = 3 m: 频率 f | 波长 λ = c/f | 远场边界 R_far = 2D² / λ (D = 1 m) | 3 m 与 R_far 的对比 | 是否在远场 | 150 kHz | 2000 m | 0.001 m | 3 m ≫ 0.001 m | ✅ 远场 | 30 MHz | 10 m | 0.2 m | 3 m ≫ 0.2 m | ✅ 远场 | 300 MHz | 1 m | 2 m | 3 m > 2 m | ✅ 远场 | 3 GHz | 0.1 m | 20 m | 3 m < 20 m | ❌ 近场(若EUT尺寸较大) |
(注:当 D 很大时,高频下的 2D²/λ 仍可变大——所以高频下大尺寸设备可能反而不在远场)
结论说明: 在低频(如 150 kHz、30 MHz)时,波长长,远场条件非常容易满足,即使测试距离只有几米也早已处于远场区。 随着频率升高(尤其 >1 GHz),波长变短、R_far ∝ 1/λ 增大,同样的设备尺寸 D 时,远场距离要求更长。 因此,高频段往往更难在 3 m 内进入远场,尤其是大型设备(D>1 m)。
远场边界公式
🟢 如果测试距离固定:
频率越高,波长越短,越容易满足远场条件(对于小型EUT尤其如此)。 🔴 但如果设备尺寸很大(D²/λ 比例变大),高频下也可能反而更难完全进入远场。
GB 4824-2025 现场测试 30m距离限值的原因 这就是为何在现场测试的时候,要30m距离。而在试验室场地的时候,可以3m、10m距离,那就是因为样品的尺寸不同。在现场测试的样品往往很大,如果要落在远场,那么这个距离会远很多。
标准:GB 4824-2025 对现场测量的传导/辐射骚扰限值规定了基准距离 30 m。 原因:EUT 尺寸大:现场设备往往是整套系统(如发电机、变压器、电力柜、大型机械设备),最大尺寸 D 很大。 远场判定:远场距离公式 R far =2D^2 /λ 表明,设备D越大,为保证测试在远场,测距就必须越远。 总结:30 m 是 为了保证即便设备很大,也能满足远场条件,从而测得的辐射场强可直接与标准限值比较,无需复杂换算。
3️⃣ 核心要点场景 | EUT 尺寸 | 测距 | 远场要求 | 原因 | 现场测试 | 大 | 30 m | 必须远场 | 确保大型设备在远场,结果可直接比较限值 | 实验室 | 小 | 3 m / 10 m | 已远场 | 小型设备,短距离就进入远场,可换算到标准距离 |
现场测试要求 30 m,是为了保证大尺寸设备进入远场;实验室测试距离可短,是因为样品小,3 m 或 10 m 已满足远场条件。
应对方法标准通常有两种做法来“应对大尺寸设备可能未完全远场”的问题: 20dB/10倍距离折算 增加测量裕度或使用场地补偿 核心结论
标准选择 30 m测试距离是折衷,不是严格的物理理论要求。
对于特别大设备或高频点,即便 30 m 也可能未完全进入远场。
工程上通常处理方式:
- 在可行距离测量
- 使用测量裕度 / 换算公式
- 在报告中明确近场可能影响的频点
|